行业资讯

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以来,首次推出线上一流课程等国家级五大“金课”
全国健康管理师考试网 时间: 2020-12-01

日前,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高等学校申报推荐,并经专家评议与公示,教育部推出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都有哪些?有何特点?成效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

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教育部此次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该负责人介绍,这五大“金课”中,第一类是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的线上一流课程,即精品慕课最为大家所熟知。

从数据来看,在精品慕课的示范带动下,目前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在各大平台上线课程已达3.2万门,获得慕课学分的在校生超过1.4亿人次,社会学习者学习浏览量突破100亿人次。“在教育部大力推动下,中国慕课建设成果斐然,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该负责人说。

第二类是线下一流课程。这类课程强调改革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课堂生机活力。第三类是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这类课程鼓励全国各类高校教师广泛参与,基于慕课等优质在线课程,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因材施教的目的。第四类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这类课程是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

“第五类是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这是该类课程首次被纳入课程建设计划。”该负责人介绍,这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全面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首批课程具有四大显著特点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多“强”?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推出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4个显著特点:一是课程质量高。一大批两院院士、资深教授踊跃参与一流课程建设。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伯礼等知名学者领衔建设的课程出现在名单中。二是课程类型多样。既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也有公共基础课、通识课、思想政治课;既有理论课,也有实验课、社会实践课。三是参与范围广。首批一流课程来自639所本科院校,既有“双一流”高校课程,也有大量地方高校的特色课程,实现了所有本科专业类全覆盖,积极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广泛参与一流课程建设,主动对接国家、行业、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四是示范效应强。课程突出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课程建设新理念与各学科专业的结合,有效推动优质资源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在更大范围内应用共享。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将示范带动更多高校和教师积极参与,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点燃课堂革命的引擎,全面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该负责人说。

持续推进“学习革命”向“质量革命”发展

国家级五大“金课”的亮相,体现出哪些成效?对此,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也给出了解答。

第一,覆盖面广。该负责人介绍,首批一流课程来自639所本科院校,涉及中央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其他地方高校、军队院校以及港澳地区高校,覆盖全国全部省份(含兵团)和所有本科专业类。

第二,体现最新高校课程改革要求。入选课程突出了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要求,符合“双万计划”建设目标。入选的线上一流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在课程质量、开放度和支持服务等方面要求更加规范,以保持我国高等教育在线教育的领先地位。

第三,成功实施了一次课程改革的大宣传和总动员。“除此次纳入的2017、2018年原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外,就有6700余个课程团队参与了课程申报推荐;参与课程评审专家也超过6000人,其中,既有院士、资深教授,也有高校领导、一线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专家的参评率和评审有效率之高前所未有。”该负责人说。

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后,教育部对认定课程有何后续要求?

“通过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须继续坚持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示范带动更多高校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该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将持续推进“学习革命”向“质量革命”纵深发展。

© 2010-2020 健康管理师考试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