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政策对大健康产业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健康管理师成为报考大热门。为方便大家学习,特邀口碑师资录制了优质网课,支持下载,还可以移动看课,想考证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哟~下面小编接着为大家分享文章:2021年健康管理师常用养生保健方法与中医养生学基础节章课后练习题,一起来看看吧!
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一、体质调护
1. 平和质(A 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2.气虚质(B 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3.阳虚质(C 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4.阴虚质(D 型):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5. 痰湿质(E 型):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6. 湿热质(F 型):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7.血瘀质(G 型):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心理特征:易烦,健忘;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
8.气郁质(H 型):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9.特禀质(I 型):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 (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1. 中医基础理论不包括下列哪项( )。
A.精气学说
B.五行学说
C.整体学说
D.藏象学说
E.阴阳学说
答案:C
解析: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精液、发病与病因、辨证论治。
2. 中医诊察疾病最重要的方法是( )。
A.四诊合参
B.望诊
C.闻诊
D.切诊
E.问诊
答案:A
解析:中医学以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 断邪正消长,进而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 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3. 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是( )。
A.因人施治
B.异病同治
C.因病施治
D.辨证施治
E.同病异治
答案:D
解析: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有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
4. 中医养生的( )法是指根据不同体质类型的反应状态和特点,辨识体质类型,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因人制宜”制定防治原则。
A. 经络保健
B.饮食养生
C.体质调护
D.传统运动
E.药物养生
答案:C
解析:体质调护是指应用中医体质分类理论,根据不同体质类型的反应状态和特点,辨识体质类型,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因人制宜”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预防、治疗、养生方法进行体质调护,从而实现个性化 的、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
中医养生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未病先防”即一级预防;“已病防变”即二级预防;“瘥后防复”同于三级预防。
二、基础理论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三)藏象学说
(四)经络学说
(五)气血津液
(六)发病与病因
(七)辨证论治
【单选题】
1. 以下不属于六腑的是( )。A.胆
B. 肺
C. 胃
D.膀胱
E.三焦
答案:B
解析:五脏:心、肺、脾、肝 、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2. 不属于中医养生学中“精神养生”的是( )。
A.立志养德
B.清净养神
C.修生养性
D.苦形养心
E.调摄情绪
答案:D
解析:精神养生包括清静养神、立志养德、修身养性、开朗乐观、调摄情绪。
3. 中医“治未病”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调整行为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愈后防复
E.瘥后防复
答案:A
解析:治未病的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4.( )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A.正气不足
B.外邪侵袭
C.阴阳失衡
D.经络不畅
E.预防不力
答案:A
解析: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正气充足,能够抵御邪气入侵,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能较好的祛除病邪,调节阴阳,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